校企合作协同“三导师制”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

日期:2020-10-29浏览次数:

麦戈,陈秋丽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乡建设学院,广东广州510225)[]

结合《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及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从水行业的需求出发,建立了校企合作下“三导师制”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进一步合作,探索校企合作与“三导师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协同作用,旨在完善校企合作的创新联合培养机制,推动校企合作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三导师制;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创新创业教育[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20)20-0203-01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源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1-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自2007实施以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但如何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发掘和培养创新人才仍然是最大的问题之一[3-4]。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和造就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的有效途径[5-7]。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三导师制”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下,从高校和企业双方的定位与需求出发,建立了以高校和企业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为了进一步发挥校企合作的真正价值,完善校企合作的创新联合培养机制,本文以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三导师制”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校企合作与“三导师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协同作用,旨在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成果共享与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为校企合作协同“三导师制”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发展提供动力。

1校企合作,构建“三导师制”创新育人模式

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与自来水厂、环保公司、设计研究院等相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聘请了一批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作为企业导师,与辅导员、专业教师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三导师制”模式。

 辅导员主要承担思想、政治及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带领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组织创新创业活动,构建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为主要职责。

 专业导师在开展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传授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与企业共同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以满足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指导需求,培养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企业导师作为校外导师,通过参与实践课程教学、毕业实习指导和毕业设计指导等方式,以丰富的实战经验,带领学生走上“理论-实践-创新”一体化的创新创业道路,实现了“三导师制”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2校企合作协同“三导师制”,促进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相匹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核心,强调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机结合,近年来始终按照“理-实践-创新”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根据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现有课程,打破了传统工科一元化的培养模式,形成了多元化、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加深,学校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科研中的新技术、新成果,将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知识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保障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此外,与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将课程教学融入到生产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出适应企业运作需求的创新性水工程人才。

3校企合作协同“三导师制”,共筑一流师资队伍

引进企业优秀人才作为企业导师,与专业教师队伍优势互补,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教学团队,共筑一流的师资队伍。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不断加大企业导师的引进力度,将水行业专家、水工程优秀人才“请进来”,为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定期做学术交流,开拓师生们的视野;同时,鼓励教师“走出去”,到企业参加学习培训、工程实践,提升校内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2.3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考核作为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能有效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很好的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一直以来考核方式的改革都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长时间以来我国高校对学生成绩的考核都是完全依赖期末考试成绩,这就导致学生平时到课率低、学习效率不高,临近考试开始熬夜死记硬背知识点,更有甚者考试过程中“铤而走险”通过作弊手段来获取想要的分数。显然传统的“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方式不利于高校对学生的培养。针对该问题我校从2006年提出了采用N+2的模式来对学生成绩进行最终评价,并在之后的不断探索和优化过程中形成较为合理的评价标准[3-4]N+2中的N是根据课程属性和老师的教学要求安排的平时考核,该项具有灵活性高,考核方式多样等优点,可以是期中考试、小论文、课程总结、实践操作或社会调研等。N的最大特点是其考核过程自始至终伴随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从而打破了“一考定成绩”的传统模式。其中的2代表期末考试和课堂笔记部分。这样一来学生最终成绩则是由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50 %)、课堂笔记成绩(占总成绩的10 %)和平时考核N(占总成绩的40 %)组成。

以《陶瓷工艺学》这门课为例,我们将N规定为三次平时考核,相关分配如下:(1)完成某一陶瓷制品(小型花瓶、瓷砖、压电陶瓷片等)的成型、烧结和加工实验,并完成相应实践报告一份(总成绩的20 %)。该过程学生需要查阅文献资料、给出和优化制备方案、计算各种原料配比和完成整个制备过程,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2)进行一次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10 %)。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段进行一次期中考试,这样不仅可以将考试内容一部分分散到平时来考察,而且能督促学生及时将所学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和巩固。

(3)完成一次课程总结报告(占总成绩的10 %)。课程结束后要求每一位学生撰写一篇课程总结报告,要求字数不少于2000字,并且每个章节内容都要求覆盖到,从而实现让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系统总结和强化。总体来说《陶瓷工艺学》这门课采用N+2考核模式以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增加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动手能力。

2.4加强教师生产实习

当下我国高校专业任课老师招聘主要以年轻博士为主,这也就决定了很多博士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教师团队,中间并没有相关企业工作和实习经历。以我们学校能源材料与化工学院为例,我们学院近五年引进的具有博士学历专职教师21人,其中具有企业工作和实习经历只有7人,仅占总人数的33.3 %。如此低的占比,使得很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很难开展。对于我校来说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更是办学目标,这就决定了教师团队建设迫在眉睫。针对该问题,在不改变现有的教师体系情况下,可以通过任课教师加强企业生产实习的方式来解决。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式来实现:

(1)学生在参加陶瓷相关企业实习期间,相关老师也加入到实习的队伍中,在企业生产线上学知识;(2)励教师去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做到真正走到企业深处去感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不仅能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而且能按照企业需求去培养社会紧缺性人才;

(3)定期邀请企业的技术工程师来学校与老师交流讨论,让老师不出校门便能学到目前工厂中所用到的最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在经过上述生产实习和培训,将完全能胜任《陶瓷工艺学》的教学需求。

3总结

《陶瓷工艺学》是一门理论性强、实践要求高的综合性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目前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从教学内容与模式、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三方面进行优化改革,而且教师自身也要加强企业生产实习训练,真正做到“教为所学,学以致用”。通过精简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实践动手操作、分散考核等方式不断优化课程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为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校企合作过程中,应充分发企业导师的作用,邀请企业导师送教到线上线下课堂,或送学生到企业实践基地带课学习。校企合作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学校、企业的最大资源优势,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真正实现产教融合。

4校企合作协同“三导师制”,共建创新创业合作平台

目前,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要以创新训练项目为主,创业训练项目很少。大部分创新训练项目来源于专业导师的科研项目,此类项目一般为基础性研究课题,与企业基本脱节。创新创业教育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力度,要结合企业生产所遇到的问题,以校企合作方式来申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方面可以确保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为企业提供后备人才。在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以企业导师为主,辅导员、专业导师为辅,从企业的真正的需求和方向出发,使学生从生产中获得工作实践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要充分利用企业导师的桥梁作用,推动创新创业成果的快速转化,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性发展。

5结语

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探索与完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开展模式,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开展“三导师制”的创新创业育人模式,补充和完善了师资队伍,保障了导师师资力量和质量;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课程,使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同时搭建了“理论-实践-创新”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使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来源于生产实践,最终应用于生产实践,真正体现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参考文献

 

[1]曹剑辉,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8)207-210..

[2]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中国高教研究,2015000(007)75-78

[3]陈睿.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分析[J].山海经:故事,2016000(008)178-179

[4]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000(004)4-724

[5]缪文南,陈雪娇,冯金垣.校企合作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微型电脑应用,2019035(010)18-1935

[6]黎玉娥.校企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009(006)96-98

[7]李超颖,杨建民,宋清萍,等.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17000(005):9-10

 

(本文文献格式:麦戈,陈秋丽.校企合作协同“三导师制”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

工,2020,47(20):203)